第966章 闲暇时光 骷髅来袭(2 / 2)

而一群禁军士兵也是乐在其中,毕竟跟着房俊,在饮食上总能享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满足。

他们围坐一起,品尝着这道令人赞叹不已的酸菜鱼,欢声笑语中,冬日的寒冷仿佛也被这份温暖与满足所驱散。

“老爷子,酸的吃多了对身体可没好处,您得悠着点。再说,现在淮南和永嘉两位公子已经跟着我学了个七八成,您总不能总是让我一个人来动手吧!我这双手还得留着干大事呢。”

李渊轻轻哼了一声,嘴角挂着一丝玩味的笑容:“小子,你这不是废话嘛!你做的那才是正宗的味道,别人可做不出来。”

房俊一听,嘴角不禁微微抽搐,心里暗自腹诽:这老顽固,简直了!要不是看在他是太上皇的份上,他真想上去给他两拳,打得他脸青鼻肿才解气。可无奈的是,这人毕竟是太上皇,房俊也只能尽可能地满足他的要求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说道:“老爷子,其实鱼这种东西,做法可多了去了。一会我给您露几手,保证让您大开眼界。”

房俊其实心里也挺怀念前世那些五花八门的美食,在大唐这个时代,大部分的菜都是用蒸的,说实话,这种口味实在有些单调乏味,缺乏变化。

李渊一听,嘿嘿一笑,眼睛亮了起来:“真的?那可太好了!那一会得多钓几条鱼才行,不然都不够尝的。”

一旁,永嘉和淮南两位公子也露出了欢喜的神情,他们知道,只要房俊动手做的东西,那肯定是美味无比,他们都是第一个品尝的幸运儿。

正当房俊和李渊悠然自得地聊着天,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时,突然有禁军匆匆前来禀告:“太上皇,出事了……”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李渊和房俊同时皱起了眉头,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出了什么事情?”李渊沉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禁军见状,连忙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禀告了上来。

李渊微微蹙起他那历经风霜的眉头,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凝重与不解,缓缓开口问道:“太上皇在此,可有要事禀报?”

一旁的禁军统领,面色肃然,拱手答道:“太上皇,我们的人在巡视运河下游时,不幸发现了一些漂浮的尸体,情况颇为异常。”

听闻此言,李渊不禁轻咦了一声,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神情。大唐虽不敢说已至四海升平之境,但经年累月的治理,加之对盗贼的严厉打击,各类响马贼人确实已少了很多,这番景象实属罕见。

“哦?可知是些什么人?”李渊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想要尽快了解事情的全貌。

禁军统领深吸一口气,仿佛是在整理思绪,随后恭敬地回答道:“太上皇陛下,我等已着人细查,初步判断,这些死者并非我中原人士,其衣着、发饰皆有异,似是来自遥远的新罗国。”

李渊闻言,再次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新罗与大唐虽为邻国,但两国民众在外貌、习俗上并无太大区别,这辨认的难度着实不小。

“你是如何分辨出来的?”李渊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与不解。

禁军统领闻言,似乎早已料到太上皇会有此问,于是从容答道:“太上皇可能有所不知,新罗人的面部特征较为独特,普遍脸型偏圆,犹如大饼一般,且身材多不高大。此番发现的尸体,虽因浸泡水中而面容肿胀,但仔细辨认之下,仍能看出这一特征。”

听罢此言,李渊与一旁的房俊皆是一惊,新罗使团此时正于大唐访问,若这些死者真是新罗人,且在此地遭遇不测,那么事情就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恐怕会引发两国之间的外交风波,乃至更严重的后果。

“确定吗?”禁军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显然,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绝不敢轻易靠近这里的。

他深知,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房小子,对于眼前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你有什么看法?”

李渊的目光转向了房俊,言语中带着几分试探与期待。

房俊闻言,微微蹙起了眉头,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显然,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变得有些棘手了。

原本,若新罗使者没有来过这里,没有与他们有过任何交集,那么无论发生何事,都与他们无关。

然而,世事弄人,偏偏这新罗使者是在见过他们之后才出的事,如此一来,房俊和李渊反倒是被卷入了这场风波之中,平白无故地背上了嫌疑。

“现在,我们若是轻举妄动,只怕会适得其反,让人更加怀疑我们的清白。”房俊心中暗自思量,面上却不动声色,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与决绝,“什么都不做,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只需静待程叔父和高博士的到来,让他们来处理此事。”

说到此处,房俊不禁轻轻叹了口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郁闷。原本,他是打算等程咬金到来之后,自己便南下处理一些私事。

然而,新罗使者的突然出事,却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至少,在眼下的局势中,他是没有机会南下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无疑给他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困扰。

“你说得对。”李渊闻言,也是轻轻点了点头,神色间透露出几分赞同与无奈,“这件事,不管是谁做的,我们都不能有任何轻率的动作。否则,只会让人误以为我们是做贼心虚,欲盖弥彰。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冷静,静待事态的发展。”

李渊自然不是愚钝之人,他深知此刻若轻举妄动,必将引来众人猜疑的目光,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老爷子,”房俊压低声音,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凝重,“看来我们的步伐得放缓些,悠闲自得些,方能在这混沌中寻得一线生机。此事背后的水,深得怕是连底都摸不清。”

他的话语间透露出对幕后黑手不凡手段的揣测,那出手之人,其目的绝非浅薄,必然是怀揣着更为深沉的图谋。

杀害一整队的使者,这无疑是向大唐帝国投掷了一枚震撼弹,其严重性不言而喻。一旦真相大白于天下,即便是当今圣上李二,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倾尽国家之力,也要将那凶手挫骨扬灰。

这不仅仅是对大唐威严的挑衅,更是直接扇在了李二那张威严脸庞上的一记响亮耳光。对于这等侮辱,李二断不会坐视不理,他的怒火,足以焚烧一切阻碍。

“确实如此,”李渊缓缓点头,神色间多了几分慎重,“但在我们采取行动之前,还有一件至关重要的事需要确认——新罗使者的生死状况。他们的状态,将是决定后续局势走向的关键。若新罗使者已不幸遇难,那麻烦将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难以收拾;而若是他们尚在人世,我们或许还能从他们的口中或是线索中,抽丝剥茧,寻得一丝破局之机。”

说到这里,李渊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房俊,你且猜猜看,这背后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暗中操控?能有如此胆量与手段,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这个还需要猜吗?”李渊轻轻一甩鱼竿,鱼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入水中,荡起层层涟漪,“定然是骷髅殿无疑了,也只有骷髅殿才有那种令人闻风丧胆的恐怖战力。”

他的话语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新罗使者所在的团队,虽然个体实力并不出众,但胜在人数众多,想要在戒备森严的大唐境内,无声无息地将整个新罗使团抹除,那无疑是难如登天。放眼天下,能有此等手段与实力的,恐怕也就只有那神秘莫测、行事狠辣的骷髅殿了。

“老爷子,江湖浩瀚无垠,藏龙卧虎,骷髅殿在其中也不过是大海中的一粒粟米罢了,谁又能保证没有更加强大、更加隐秘的势力存在呢?”房俊在一旁轻声说道,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

李渊闻言,轻轻摇了摇头,目光深邃地看了房俊一眼,缓缓道:“江湖虽大,却也有它自己的规矩与法则。在这茫茫江湖之中,少有如骷髅殿这般行事肆无忌惮、不顾道义的势力。他们之所以能够横行一时,正是因为许多江湖人还坚守着那份底线与原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江湖并非无序之地,任何违反道义、伤害无辜的行为,最终都将受到所有正义之士的谴责与排斥。当然,这种基于道义的规则所带来的威慑力,在某些时候或许并不足够强大,足以震慑所有心怀不轨之人。但幸运的是,江湖之中存在着两尊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道家与释门。”

道家在朝堂之上,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存在,他们的身影基本上只在钦天监内忙碌于观测星象、推算历法等琐碎事务之中,难以在朝堂的政治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在江湖之中,道家的地位却是截然不同,堪与朝堂中的儒家相提并论。他们几乎成为了无人敢轻易招惹的存在,那些稍有名气的人物,无不与道家或是释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爷子,难怪您也选择加入了道家。”房俊闻言,不禁愣了一下,他对于李渊之前加入道家的决定一直心存好奇。现在看来,他显然是低估了这位开国皇帝的智慧。

李渊加入道家,完全是为了看重其在江湖中的名望与影响力。毕竟,释门虽势力庞大,但终究是外来之客;

而道家则是本土的势力,弟子众多,根基深厚。早在三国时期,道家便已成为一方豪强,据说当初的黄巾起义背后,也有着道家的影子。

李渊这位老谋深算之人,显然是看中了道家的实力与影响力,一直在寻求更加强大的助力来稳固大唐的基业。大唐皇室其实一直处于危险的境地之中,这个时代经历了长久的战乱,人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礼仪与敬畏。

在这样一个没有礼法约束的世界里,皇室就如同活靶子一般,稍有不慎便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历史上,多少皇室在乱世中被覆灭?李唐王朝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危险。

李渊显然已经察觉到了这一点,因此他果断地选择了与道家结盟,借助其强大的江湖势力来稳固自身的统治。

而房俊听到李渊的话后,也不禁有些感慨:“小子,你不也是如此吗?当初你选择加入道家,恐怕也是为了寻求一份庇护与依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