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位芬兰历史上的“国父”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作为沙俄军官在三国大战中被俘后,由于对**表现出明显敌视的立场,在中国战俘营中就被铁人给清洗掉了......
对于芬兰这样的小国,有没有一位英明的领袖,国家的发展轨迹往往会有天壤之别。何况在这个时空,苏俄的实力比历史同期强大了何止十倍?奇袭赫尔辛基的数万精兵不算,光是正面越过卡累利阿地峡的主力部队就超过20万,跟历史上布尔什维克连国内的白军都迟迟没能搞定、对于芬兰只能主要依靠本地的赤卫队相比,力量强大了实在太多,就算曼纳海姆没死,只怕也照样无力回天。
伏龙芝的第一方面军占领芬兰之后并没有继续向相邻的瑞典发动进攻,这倒不是因为导师不想顺势解放整个北欧、推动自己“世界革命”的理想,而是出于现实的考虑不得不作出这样理性的决断。北欧三国都是地广人稀,有限的人口都集中在沿海地带,而陆地上到处都是森林、湖泊和沼泽不说,基建也十分糟糕,因此从陆地上进攻的话,兵派少了拿不下来,派多了则会因为后勤跟不上活活饿死;至于走海路运兵,苏俄波罗的海舰队的实力跟英国皇家海军相比不过是个零头,而且英法联合舰队就在距离不远的波兰,伏龙芝之前那次奇袭已经给英国人提了醒,还想再来一次?
再说此时导师还在忽悠英国人争取时间,自然不能作出严重违反西方世界外交准则的恶劣行为,因此在苏俄强大到能像中国那样完全无视国际法的程度之前,从来都不是俄国领土的瑞典是不宜攻打的。
甚至就连已经成为俄国领土很多年的波兰,在英国政府公开保证其独立之后,导师也勒令布琼尼的骑兵方面军暂停进攻,但即便如此,现在这种虚伪的和平也并没有能够维持多久......
(三七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