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西征之诱(1 / 2)

历史扳道工 银刀驸马 1050 字 2022-06-24

从那时起,中国的原生文明迷失了本色。

中国的原生文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汪洋恣肆,门派种类应有尽有,其雄浑强健与妖娆秀美相得益彰的气势,其质朴实用与玄奥思辨和谐并存的架构,使中国原生文明有着一种极其坚实的本色,堪称世界文明之唯一。这种本色,要用一句话概括,便是“刚柔相济,强势生存”。也就是说,中国文明在本质上摒弃懦弱,摒弃“文胜于质”的低劣竞争力。

在这种健康的相互制约而又共生共荣的文明生态环境下,保守复古的儒家不足为害,甚至成了一道孤绝凄美的独特文化风景。有强大的天敌制约,它无法泛滥成灾,无法危害社会。而它自身的健康一面,又为时代增添着内涵。这便是文明生态的伟大意义所在。而破坏了这种文明生态,必然遭受历史的惩罚。

然则,从获得文化霸权开始,儒家这个中国原生文明海洋中最保守的孤岛,忽然成了自己从来没有担当过的领袖角色,忽然没有了任何学派的制约。从此,中国文明的健康生态开始失衡。儒家洪水在整个中原文化圈内猛烈泛滥,中原文明开始了漫长的儒家洪水时代。从此,头戴王冠坐拥霸权的儒家,鼓荡着漫天污泥浊水,开始肆意淤塞最壮美的中国原生文明生态。儒家越走越远,文明生态也越来越沙漠化枯萎化。恒久浸蚀,恒久淤塞,伟大的中国原生文明终于渐渐迷失了本色。

而现在的忽必烈,作为一个草原民族出身的统治者,还意识不到这些。

“我想和大汗说的是,大汗正在前进,不可以停下脚步,也不可以走错方向。”孙珲说道,“大汗若南下灭宋,蒙古自身亦必因宋而亡,大汗若向西,则无人可敌,当成就无人可及之伟业。”

“西方诸国于我蒙古并无威胁,宋却近在肘腋,你要我舍近求远,到底是为了什么?”忽必烈似乎并不肯轻易的接受孙珲的建议。

“我不是要大汗舍近求远,而是要大汗舍难求易,不要舍本逐末。”孙珲说道,“大汗别忘了,西边的诸位汗王,心向海都者,仍大有人在。”

孙珲的话一下子刺到了忽必烈的痛处,他的面色瞬间阴郁下来。

忽必烈从来没有忘记,他的汗位是经过激烈争夺而来。

而孙珲一意怂恿忽必烈西征,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蒙古第三次西征后逐渐陷入分裂,内战不断,势力大为削弱,没有能力再次发动西征,但这样已经以其压倒性的战斗力彻底的摧毁了欧洲基督徒与西亚***的斗志,十字军东征的乱世也随之结束。